1. <track id="ksrhm"></track>
      2. <track id="ksrhm"></track>

               機械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主導產業。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在黨的正確路線方針、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機械工業經歷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與改革開放40多年的跨越發展,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發展成就斐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機械工業將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搶抓用好新發展機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譜寫建設機械強國的新篇章?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

               回望上世紀初,我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小到大,從修配到制造,機械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中國機械工業產品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整,市場競爭力強且產能巨大。

               夫工業者,國之根本。機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把振興工業作為重要使命。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在國際競爭的磨練中,機械工業砥礪奮進,本世紀初實現十年持續高速發展后,近年來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F在的中國機械工業總量規模已居世界前列,正朝大而強的方向前進。成績舉世矚目,新動能蓄勢待發。當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進入爬坡過坎、提升核心競爭力、向中高端水平升級和邁進的關鍵時期。

        詳細>>


               從進口與合資,到“反向”出口世界制造強國,其背后支撐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強勢崛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改革開放40余年以來,汽車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經過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產銷規模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一,保有量規模全球領先,形成國際化汽車消費市場,汽車制造水平顯著提高,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建立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優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詳細>>
         

               今天,8萬噸模鍛壓力機在我們手中已能為我國航空、航天、海洋、核電、高鐵等諸多領域做出貢獻。將來,我們將鍛造出更多的大型、整體、精密的高端模鍛件,為“中國制造”鍛造強勁未來。
        (作者系國機集團中國二重羅恒軍總工)

        詳細>>
         

               在裝備制造業,質量之路絕非淺嘗輒止、簡單模仿就能實現的,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決心。徐工結合客戶價值和企業價值,凝練創建、推廣“徐工‘技術領先、用不毀’助您成功”質量管理模式,以“技術領先、用不毀”做成工藝品的徐工行動金標準,加快落地高質量發展。

        詳細>>


               “特變電工從街道小廠得以生存,由小壯大的關鍵是持續的技術創新!痹诩夹g崗位工作了24年的變壓器廠總工程師孟杰說。特變電工每年將銷售收入的4%用于自主創新和研發投入,并建有國家唯一的特高壓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研究中心與公司現有的輸變電、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共同組成了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式創新平臺。

        詳細>>
         

               近日,山東重工集團召開“立軍令狀”“揭榜掛帥”推進會,旗下濰柴集團拿出14個急需攻關的科技項目立下“軍令狀”,并細化分解成40多個“揭榜掛帥”項目。對此,濰柴集團將拿出1.6億元對研發人員進行獎勵!按伺e將提高濰柴核心技術競爭力,縮短產品投放市場時間。據預測,項目進行期間,我們的研發速度將提升一倍,項目完成后,我們的成果產出將提升兩倍!

        詳細>>
         

               從只能制造少量簡易產品,到設備自給率達90%以上;從與國外無法相比,到許多重要產品躍居世界首位并多年保持第一;從在世界機械工業中微不足道,到產品銷售額連續十二年穩居世界第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機械工業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了“追趕”到“部分領跑”的跨越。一件件大國重器撐起中國“機”梁,也讓“中國機械”這張名片閃亮世界。

               中國機械的崛起,源自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黨的正確路線方針,為機械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動力。

               中國機械的崛起,源自近十萬機械企業匯聚的磅礴力量。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機械工業企業數量僅有0.31萬家,2020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9.23萬家,占全國工業的比重高達24.09%。近十萬機械企業2020年創造了高達22.85萬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時,一大批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綻放光芒。

               中國機械的崛起,源自1600萬機械人的奮勇拼搏。機械行業眾志成城,各司其職?萍既藛T積極創新,促進我國機械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形成競爭優勢;一線員工兢兢業業,將質量管理落在實處;企業家則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機械工業將秉持新發展理念,走上由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詳細>>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機械工業篇在優秀產品圖片收集過程中,得到了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國石油石化設備工業協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中國環保機械工業協會、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中國鑄造協會、中國鍛壓協會、中國液壓氣動密封工業協會、中國軸承工業協會、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工業協會、中國文化和辦公設備工業協會等專業協會以及中國一拖、濰柴、特變電工、西電集團、東方電氣、北方重工、中國一重、中國二重、大連重工、太重集團、河南礦山、中鐵裝備、徐工、中聯重科、寶石機械、沈鼓集團、杭氧股份、天津長榮、格力、冰輪環境、海爾、一汽、濟南二機床、共享集團、洛軸、法士特、上海中國彈簧、浙江恒久傳動、揚州必奇、雙環傳動、東睦新材料、鄭州機械研究所、新松、雷沃、中聯重科、青島征和、重慶齒輪箱、邁格鈉磁動力、武漢正通、山西大新、南京瑪格耐特、浙江中益、江蘇雙菱等企業的大力支持,在此,機經網代表特刊制作團隊對各專業協會和業內企業的積極參與致以深深的謝意,也祝愿他們今后取得更大的發展。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1. <track id="ksrhm"></track>
            2. <track id="ksrhm"></track>